第393章 问计(二(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才一秒记住爱书网,www.asxs1.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更聚集了当初河北群贤,论班底比之曹操的班底还厚上几分!

    而徐晃和梁习对于贾诩的这个计策也非常满意,在他们看来,贾诩所作所为,也算不得辜负曹操。

    “此事,我会慎重考虑。”

    “皇叔,接下来皇叔必然会入许都,又有什么打算?”

    刘闯看了梁习一眼,沉声道:“想当年,我丈人之所以迁都许都,实在是迫不得已。

    当时关中混乱,洛阳残破,根本不足以为依持。而许县地处豫州,人口兴盛,粮草充盈,更兼有地理之便,所以才选择为都城。可是现在,河洛渐趋稳定,洛阳也在不断的恢复生气。相比之下,洛阳更有帝王之气,远胜许都,器宇不足。所以我打算,入许都之后,便迁都返回洛阳。

    如此一来,才算得是稳定国祚。”

    在宋以前,天下莫不是东西相争,洛阳、长安都是聚集有大气运的所在。

    所以,才有了’得关中者得天下‘、’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而且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洛阳和长安,的确聚集了天下气运的所在。若要真个中兴汉室,长安、洛阳才是都城首选。

    在这一点上,不管是许都还是邺城,亦或者刘闯在幽州修建的燕京,都比不得洛阳长安两地。

    贾诩沉吟良久,深吸一口气,好像是鼓足勇气一般问道:“皇叔欲迁都洛阳倒也是一桩美事。不过,迁都洛阳,还需解决一个大麻烦。这许都的天子,却不知道皇叔又准备如何安置?”

    这一句话,不仅是让刘闯愣住了,便是徐晃和梁习,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贾文和,你这句话问的,未免也太大逆不道了!

    虽然说谁也没有把汉帝当成一回事,可你不把他当成一回事是个人的事情,天子毕竟是天子,贾诩这个问题,的确是有些过分了。可徐晃和梁习也都感到好奇,他们也想知道刘闯的意思。毕竟,这关系到他们的将来……若刘闯说出什么尊天子的话语,难免会让人失望。

    “贾公,这话是什么意思?”

    贾诩笑了笑,轻声道:“难道皇叔不认为,陛下留在都城,始终是一个麻烦?”

    “此话怎讲?”

    “想当初,曹公奉天子以令诸侯,天下人尽称颂。

    而曹公把天子接到许都之后,最初也非常的尊敬……天子那时候,与曹公也是君臣相得益彰。可随着陛下稳定下来,便想要要求更多,还有另外一些人,总希望通过陛下获取更多。

    皇叔,恕我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吧,你所能满足的,只是你能够满足的那些人,却无法满足所有人。

    只要天子在你身边,你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便不会停止。

    今日金祎韦晃之流丧命,可明日便会有张祎,李晃出来跟随陛下……到那时候,皇叔你又该何去何从?”

    贾诩说的,是一个事实。

    也是刘闯在此前,从没有想过的一个事情。

    是啊,只要汉帝在,就会有人凑上去。而刘闯最多也就是满足他身边的这个利益集团,却不能满足天底下所有的利益集团。一旦有些人得不到满足,便会盯上汉帝这面旗帜,而后在暗中积蓄力量,似韦晃和金祎那般,在关键的时候从背后捅一刀子。这次,金祎韦晃这些人失败了,可谁又敢保证,这种人会从此灭绝?到那个时候,刘闯又该如何应对这样的事情?

    大开杀戒,猜忌多疑……

    刘闯闭上了眼睛,沉吟良久。

    倒是一旁梁习,猜出刘闯的想法,于是笑道:“贾公,那你又有什么妙计?”

    刘闯,不能说出大逆不道的话语。

    但是梁习,作为投效刘闯的新人,却可以借此机会,向贾诩请教。

    至于徐晃则略显彷徨和茫然……他对汉帝同样没什么感情,只不过听贾诩他们这么赤裸裸的讨论,也让他心里感到不太适应。不过,他也很好奇,也想听听贾诩能够有什么妙计破解。

    贾诩淡然一笑,“其实这又有何难?

    洛阳乃我汉室王都,便迁回去,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天子嘛……我曾听人说,当初皇叔在幽州修建燕京的时候,曾说过一句话: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我至今仍记得,曹公听到皇叔这两句话的时候,同样是抚掌称赞。今北疆动荡,我听说那丁零儿禅南下,与轲比能步度根同流合污,意欲图谋北疆,却不可不防。

    既然如此,皇叔为何不请陛下坐镇燕京,督战北方,也可为天下人做出表率!

    而皇叔则可以代天子摄政,坐镇洛阳……毕竟而今逆贼四起,皇叔还要率部征伐。天子守国门,皇叔平战乱,此君臣相得益彰的典范,我想就算是那些心怀叵测之人,也无话可说。”

    刘闯,眼睛一亮。

    他听出了贾诩话语中隐藏的意思:把天子困在燕京。

    燕京,那是刘闯的地盘,而且由于是苦寒之地,当地的百姓对天子,并无太强烈的归属感。

    反倒是刘闯在幽州多年,政绩卓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