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背后真相 (2079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才一秒记住爱书网,www.asxs1.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陛下想知晓原因?”郭心怀倒是不担心东方璟修此时会耍什么心机,现在的东方璟修已是困笼之兽,何况那些人也来不了此地。“既然陛下想知晓,下官就如实禀告,只不过,陛下即便知晓了也无法转告,不如让他本人来听的真切。”

    郭心怀刚说完,伸手在躺塌左处按下机关,随着“轰轰”的声音,一扇石门打开。

    “云清!”萧叶晴一眼就看出从石门被挟持出来的人是林云清,只是林云清处于昏迷状态,他并不知自己在何处,更不知发生了何事。

    萧叶晴顿时怒火升天,“郭心怀,你对他做了什么!?你若敢伤害他,我不会放过你!”

    “他只是暂时昏迷罢了,何必这么大火气。”郭心怀点头示意挟持林云清的人给林云清服下解药,那人拿出一个绿色瓷瓶放在林云清鼻下,不消片刻,林云清便悠悠转醒。

    刚苏醒的林云清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红色,那石坑中蠕动的蛊虫让林云清不知觉后退两步。林云清的步子还有些麻软,只是迈开步子就令他跌坐在地。

    “云清!”萧叶晴感觉自己说话越来越没有力气,四肢无力的他已快扶不住铁柱来支撑。

    林云清闻言抬头,“萧……萧大哥,你怎么在……”林云清嗄然截止,不只是萧大哥,王易,陛下他们都在铁笼之中。为何会这样?林云清心中疑惑,他记得他与诺安在府中等萧叶晴他们回来,现在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林云清站起身,左右观看,在看到高处台阶上的郭心怀时,眼睛刹时瞪大。再看被困于铁笼里的他们,林云清再笨也该知晓现下是何种情况。

    他们……都被郭心怀抓住了。

    “林云清,你该感谢陛下,陛下身处险境竟还为你忧心。你们都想知道本官为何要灭林家满门,现在人都到齐了,那本官也听从陛下的命令,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一清二楚。”郭心怀后背倚塌,似乎要讲的事情非常漫长,所以给自己找了个舒适的方式来说。

    在郭心怀的解说下,他们才明白,一切事情并非郭心怀知晓林家秘密所策划的。

    云月澜和锦云月色乃妙算林机子所留,一直由林家秘密传承下去。郭心怀并不知晓此事,他会灭林家满门只为私心。此事从他买下这座荒山开始,这座荒山起初并非是如此景象,那时的山峰景秀丽致,可堪说是居云城一道风景。不少外来人慕名而来,一览此景。

    自从郭心怀上任居云城城主之后,此山峰已不再是供众人观赏之地。郭心怀也是有心机之人,他并没有用城主身份强硬买下此山,而是利用人心这一点把山峰光明正大的据为己有,还深受居云城百姓的爱戴。其原因便是那条巨蟒所致,郭心怀是在入住城主府后便看中山峰的地势位置,他从一个贩子手中买走巨蟒放入山峰之中。

    此后,不少百姓受巨蟒攻击,百姓开始忌惮巨蟒而不敢再上山观景。更加担心巨蟒哪天兽心大发,攻击城中百姓。所以不少百姓想组成一支队伍去猎捕巨蟒,无奈巨蟒着实难以对付。百姓们的希望便纷纷投入新任的城主郭心怀身上,郭心怀找了许些仁慈仁义的借口,担保买下山峰后,巨蟒绝不伤人,只是莫要再上山。

    巨蟒受郭心怀所控,自是不再伤人。百姓们开始敬仰郭心怀,而山峰也就成郭心怀所有。

    郭心怀据此山之后,秘密请入工匠凿山控洞,就形成了现在这个石洞,郭心怀做此石洞的目的也只为饲养蛊种——血蛊。

    然,事情并非郭心怀想象的一切顺利,血蛊要不停的吸食血液才能成长起来。

    血蛊与嗜血蛊不同,嗜血蛊只能在人体内吸食血液,且能阻碍人的部份感知。就如岚月当初被嗜血蛊所控,口不能言,目不能张。且色泽呈灰褐色,与血蛊全然不同,血蛊全体通红,无需在人体内吸食,而是附在人体之上吸食,也有另一种是直接在新鲜血液中吸食。

    就在郭心怀不断大量寻找血液的同时,他的举动被林云默瞧出了端倪。

    林云默生性乐善好施,在居云城口碑极好。在他发现郭心怀的异动之后,便暗中调查郭心怀的异常和目的。而林家灭门就在他见到那一幕所琅成的悲剧,林云默跟萧伯在山峰中找到郭心怀所饲养的蛊巢,他亲眼看见那些血红的蛊虫大量附在人体之上吸食血液,石室里回荡的是那些人凄厉的惨叫以及郭心怀极度扭曲的大笑声。

    郭心怀在石室周围布置了不少眼睛,林云默和萧伯的举动他知道的一清二楚。

    就在当晚,林家便注定要走上覆灭之路。

    “想知道本官为何知晓云月澜的事么?那得多亏了本官的书吏大人,没想到他会从萧叶晴口里得知此事,然后又和王易里应外合。萧叶晴打听到的消息只是本官放出的假消息而已,什么策划了一年为夺云月澜那种事本官可没那个闲情,书吏大人可是重情重义的人,直到本官说要把林家全部拿来喂养血蛊的时候,他才用云月澜的事情来与本官做交换。”

    “什么交换?”听过整件事情,其它人都还未从惊骇中清醒,只有东方璟修很是清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