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海浪把战舰轻轻的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才一秒记住爱书网,www.asxs1.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第一条命令,自然是由熟识九族男儿的耿良连夜带队,立即出发,迎回宋福财等人。

    至于山洞里敌俘的命运,由宋福财掌控。

    如若表现不好,就地斩杀。

    如若表现尚可,原地释放。

    陆畔的第二条命令,也是关于敌俘的,命人围起后排敌俘的大帐。

    期间,不可虐待。

    不会缺吃少喝。

    但也不得他们随意走动,有人看守。

    出征之日,就是释放那些敌俘之日,会给他们发放口粮,准许归家务农,不予追究。

    第三条命令,命自己的百位亲卫军启程,不用再回来了。

    一为带七十九位陆家家丁亡魂“回家”。

    陆家有一片家仆的坟地,距离陆畔之父“大将军墓”不远的地方。

    之前有要求,只有陆家三代忠仆,才可死后埋在那里陪伴陆家家主。

    陆畔以陆家少主名义,命亲卫军将这些人通通都葬在那里。

    二为让亲卫军给他转交信件。

    给祖父的信。

    给大姐陆之润的信。

    陆畔的私人亲卫军领命,拿着小全子画的葬在哪里的鬼画符地图,连夜启程。

    而陆畔今夜的最后一个命令,让几位手下在帐内大气都不敢出。

    因为只看陆畔的表情就知怒了。

    陆将军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眼下却一会儿挑下眉头,一会儿皱着眉头,很是少见。

    顺子也很有压力,借着将蜡烛往前凑凑照亮,斜眼偷着瞅了一眼。

    其实啥也没看清,只晓得少爷挥毫笔墨手腕带着力度,力透纸背,笔锋凌厉。

    陆畔在上书天听。

    与其说是呈给皇上的,实际上更是给兵部户部两位尚书的。

    他言简意赅,先将情况说明。

    随后字字珠玑,以定海将军的身份质询兵部户部为何拿他麾下万名精兵的性命视为儿戏。

    在写这些时,陆畔是愤怒的。

    每一个晨曦的等待都是相信,所以他才被气的时而挑眉。

    别和他讲难处。

    那些难处不归他管,也不归他解决。

    他只知万名精兵差些被饿死。

    不是战死沙场,是被自己人的兵部和户部衔接出了问题而饿死。

    他的万名精兵,不可、不准成为事后总结经验教训的牺牲品。

    陆畔的怒气里,也有对自己的怒。

    从出征伊始,他在战场上就没吃过亏。

    设计出太多的对战计划,以至于鲁王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他。

    但这一次,他也差些吃了最大的亏,讽刺的是,这最大的亏叫“军令不可违”。

    作为一名将领,一直以来,他多么希望自己是一名听皇命而为之的人。

    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养也是如此。

    但实际上呢,失望。

    失望到觉得自己很幼稚。

    不是年轻将领,没有远征经验、没有对敌沙场的幼稚。

    是对皇朝各部,各司其职太过相信的幼稚。

    多么讽刺。

    他又多么希望没有这种无奈。

    多么希望在前线和他一样的各路将领,眼下、将来,不是因为这种无奈的“抗命”,才造成皇上对他们的误会。

    陆畔将这种心理,以定海将军的身份也写进了谏言中。

    他此时不知,当皇上看到这些时,对励精图治的宏愿更是迫切。另外,定海将军还是“幼稚”了。

    竟将这些想法都告诉了朕。

    过于正直。

    其他将领,不会。

    他们能寻到圆滑的途径“抗命。”

    新皇、曾经的燕王:

    在定海将军还没有学会那一套圆滑的抗旨前,朕要护好定海将军。

    朕希望定海将军不再对各部失望。

    有一天,别像那些老将一样,即便也这么想过,却不会对朕讲。

    另外,陆畔也不知,当他写的折子被皇上给了祖父时,祖父一目十行,第一反应是对他都无语了。

    孙儿太过方正。

    你看看这折子最后,别看遣词造句挺工整,但那意思你当谁看不出来吗?

    孙儿就差明说:你们还打不打?你们不打我打,我打不是因为我傻,是黎民百姓再受不得兴兵之苦,定要一鼓作气,一定要给他们灭掉再回家,给我派兵,水兵。

    陆畔的祖父看完都冒汗了。

    倒是皇上从开打那一日就没笑过,这次却少有的笑了,收敛笑容就连续下旨,朝会时,更是愤怒到将折子扔在了大臣面前。两位尚书跪地。

    那日朝会,大臣们更是能感觉出来,皇上一脸:

    你们都是白拿俸禄的。

    你们这些白吃饭的,还瞅什么哪:派兵!

    但此时定海将军啥也不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