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轻重缓急(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才一秒记住爱书网,www.asxs1.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这夜到最后,直到几个汉臣退下,忽必烈都没有给他们说一句新年的贺词。

    全然不同于过去十数年努力施行汉法的情境。

    这段君臣关系中到底是谁变了,一时却也难以分辨。

    只有察必始终是那个贤惠的妻子。

    “大汗有心事?”

    “你说张柔一家是该杀了,还是该拿去换回那些被俘的宗亲?”

    面对最信任的妻子,忽必烈叹息着说起了今夜那木罕的主张,末了,道:“这个大汗不好当啊,汉臣们离心离德,蒙古诸万户又有怨气。我们要想保住这片疆域,汉臣们的心要争回来,蒙古诸万户的怨气也要泄。”

    察必已从那木罕的说辞里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她很清楚,一旦忽必烈杀光汉臣,那就只能退出燕山山脉。

    但那木罕却还坚决地提出这个说法,因为这最符合其利益,以后,蒙古诸万户会拥戴他为大汗。

    当然,这种危险感只是隐隐约约的,毕竟也是自己的儿子。

    “大汗,我觉得还是把那些俘虏换回来更好,更稳当。”察必思来想去,还是开了口。

    忽必烈道:“但这样一来,更多的人会以为本汗软弱,会更加没有忌惮地背叛。”

    察必道:“大汗可以等把人换回来了,再杀掉张柔一家。刘秉忠说的没错,张柔保过太多的汉臣,不该由大汗亲自杀他。”

    “换成谁来杀?”

    “那木罕想要为大汗分忧,就让他尽尽孝心吧。”察必道:“大汗不是想利用张柔夺回保州吗?那拿下保州之后,张柔就没用了,可以用来交换俘虏。之后,再让那木罕领兵杀上去,杀了张家立威,或许还能趁势收回真定府。”

    忽必烈点了点头,沉吟道:“可以,正好宋军也要偷袭孟津渡,到时让那李瑕顾头不顾尾。”

    他并不太担心如此一来世人认为他失信。

    用汉人的话说是“兵不厌诈”,另外,此事完全可以说是那木罕擅自作主。

    只要平衡好汉臣与蒙古旧派这两个派系,大元就能稳定下来……

    ……

    同一个除夕夜里,保定府。

    爆竹声只响了一串便停下来,院里院外倒是张贴着许多桃符,年节的气氛虽说不浓,总归是有。

    李瑕忙得脚不沾地,本无意操心这个年节,但终归要彰显他这个汉家君王与蒙元的不同,因此还是命人安排了一下。

    最要操心的则是军中,将士们出征在外、背井离乡,凡是这种节日最容易有情绪,因此今夜难免要好好安抚军心。

    一整天李瑕都在抚军,好不容易趁着营中排了大戏唱起来,他才想起来还得入城安抚新降的保州士民以及张家。

    马车才进城,却又传来了几个消息。

    “陛下,从关中调来的一批官员到了,安顿好了。”

    “郭守敬到了吗?”

    “不仅到了,还说他拟了一封奏书想要尽快交给陛下,卑职看了,不像是奏书,倒像是一本书。”

    李瑕颇为欣慰,道:“明日一早先召他觐见。”

    说话间已到了张家,李瑕遂携张文静下了御驾。

    抬头看了看门上的牌匾,他低声向张文静道:“终于是光明正大进了你家门了。”

    张文静抿嘴笑了一下,只是眼中还藏着些忧虑之色。

    这种对被扣在燕京的家人的忧虑,今夜便浮现在不少张家人眼中。

    他们候在那里接驾,一方面既为家族中出了一个得宠的贵妃而欢欣不已,另一方面却始终难以完全放松下来。

    不过,他们竟也没有因此事向李瑕提要求,这倒是出乎了李瑕的意料。

    或许是因张弘范一事,张家已不像当年那般势大。

    李瑕没有说得太多,稍稍坐了一会儿,他便打算动身往别处巡营,留张文静去后院省亲。

    至此,到张家整个过程都是在前堂,见了张十一郎以及一些门客。

    张文静对这些人并不熟悉,又没见到自己最亲近的父母,全程都端着贵妃的姿态,李瑕也是一副皇帝来探望臣下的作派。

    反而是到了临走前,他想了想,拉过张文静便往院子里走,还向身后的侍从吩咐了一句。

    “你们别跟着。”

    两人穿过一条小径,李瑕在月亮门前停下,出了一口气,问道:“回家了也没见你笑。”

    “本来以为会很开心,结果没有。”

    两人单独在一起了,张文静反而放松得多,揽着李瑕的手,道:“不过没关系,等我爹回来了就好。”

    “这样吧,换俘之事交给你来安排,此事让军情司直接向你禀报。”

    “我可以吗?我怕我做不好。”

    “无妨,若有不决,你可以找敬铉、赵复、靖节等人商议。反正不解决了此事,他们也无心入仕。”

    张文静于是抱了李瑕一下。

    她显然心情好了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